健康科普|警惕!美味背后的“毒蘑菇”
急性肾衰竭有6-12小时的潜伏期,之后出现消化道症状,接着出现肾功能损害,临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,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升高,严重者导致肾衰竭。
(5)神经精神型
神经精神型蘑菇中毒在毒蘑菇中毒事件中也占较大比例,潜伏期约10分钟到6小时,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,患者可能会狂笑、手舞足蹈、产生幻觉,严重者出现谵妄、抽搐、昏迷等症状,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。
(6)溶血型
溶血型蘑菇中毒潜伏期一般约为30分钟到3小时,误食会出现胃肠炎症状,随后出现黄疸、血尿、急性贫血、肝脾肿大等,可引起急性肾脏损害。
(7)光敏性皮炎型
潜伏期长,一般在食用后1-2天发病。误食这类毒蘑菇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,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,如红肿、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。
(三)食用蘑菇中毒了怎么办?
毒蘑菇中毒目前还没有特效解毒剂,彻底清除毒物是排除和减少毒物吸收的关键。治疗原则为立刻终止毒物的吸收,进行紧急复苏和对症治疗,排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,预防并发症。
1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,或尽快自行去医院就诊
2、催吐:在等待医院救护时,让中毒者大量饮用盐水,或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,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,以减少毒素吸收;
3、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,防止窒息;
4、保留野生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;
5、避免侥幸:即使症状轻微,也需留院观察,部分毒素(如鹅膏毒素)在临床上存在“假愈期”,患者在呕吐、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期过后,自我感觉已“康复”,这时候特别容易忽视而不愿意就诊,而此时体内已经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,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。
急诊科专家温馨提醒
食品安全无小事,野生蘑菇风险高。让我们珍爱生命,从拒绝第一口未知的野生蘑菇开始。若不幸中毒,及时就医与保留样本是挽救生命的关键。切记“没有任何一种野生蘑菇值得用生命去冒险”,远离毒蘑菇,不做”菇”勇者!
编辑:郭师宇
二审:刘安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