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友网络,股价暴涨105%!AI风口下,这家亏损巨头真能逆袭吗?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意起看财经,(https://xueqiu.com/1656357564/327114919)
14万股东狂欢:从“冷板凳”到“涨停王”
3月6日至7日,用友网络(600588.SH)连续两日涨停,以105.76%的年内涨幅冲上雪球热榜第一。
短短一个多月,市值飙升345亿元,股东户均浮盈超24万元。
这家沉寂五年的老牌软件企业,为何突然成为资本市场的“香饽饽”?
答案藏在两个字母里:AI。
一场由“AI智能体”引发的资本盛宴
1月23日,OpenAI推出名为“Operator”的AI智能体,能直接帮用户完成订餐、预约等网页操作。
次日,A股“AI智能体”概念爆发,用友网络应声涨停。
3月5日,国内初创公司Monica.im发布智能体产品“Manus”,其简历筛选、股票分析等功能引发轰动,测试邀请码甚至被炒至10万元天价。
次日,用友网络再度涨停,稳坐概念龙头宝座。
AI智能体究竟是什么?
简单来说,它就是能“动手干活”的AI。不同于传统聊天机器人仅提供信息,智能体可直接执行任务,例如自动填报报表、处理采购订单。
这种“解放双手”的潜力,让资本市场为之疯狂。
用友网络的“AI底牌”:从YonGPT到场景化突围
用友网络凭什么成为概念龙头?
2024年三季报揭晓答案:公司推出企业服务大模型YonGPT 2.0,并基于智能体框架开发了“数智员工”“友智库”等产品,覆盖100多个企业场景。例如在工业领域,AI可实时监控设备故障;在交通行业,它能自动优化物流路线。
更关键的是,用友的SaaS基因与AI智能体高度契合。作为国内ERP和SaaS双料巨头,其软件服务本就嵌入企业日常流程。
加入AI后,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报销审批、客户管理等环节可实现自动化,效率提升立竿见影。
“这相当于给传统软件装上‘自动驾驶’系统。”一位行业分析师如此比喻。
残酷现实:亏损17亿,SaaS行业的“冰与火”
热炒背后,用友网络的业绩却令人揪心。
公司预计2024年亏损17.2亿至19.2亿元,加上2023年的9.67亿亏损,两年血亏近27亿。而这并非个例,国内SaaS行业正经历凛冬。
需求萎缩:经济承压下,企业优先砍掉“非刚需”的软件支出。2022年以来,超40家SaaS厂商倒闭,包括昔日的明星企业喔趣、今目标。
人力成本悖论:欧美企业因人力昂贵热衷SaaS,而中国中小企业更倾向“低薪雇人”。用友的客户年报显示,某制造企业年支付软件费仅30万,但同等功能若用人工作业,成本不足10万。
即便是行业双雄,用友与金蝶也难逃亏损魔咒。金蝶连续四年净利润为负,用友则面临传统ERP业务萎缩与云转型投入的双重压力。
AI能否拯救SaaS?一场“性价比”的豪赌
资本热捧的“AI智能体”,真能扭转行业颓势吗?业内观点两极分化。
乐观派认为,AI将重塑SaaS价值。例如智能体可将软件服务从“工具”升级为“虚拟员工”,直接替代部分岗位,帮企业省下真金白银。
悲观派则指出,当前技术仍不成熟。“订餐、填表这类简单任务可行,但涉及复杂决策时,AI失误率极高。”某科技公司CTO直言。
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市场容量。2023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约700亿元,不足美国的1/10。
若无法突破中小企业付费意愿低的瓶颈,再炫酷的AI也只能“内卷”存量客户。
黎明前的黑暗?未来藏在“涨薪潮”里
转机或许藏在人力成本的变化中。目前中国制造业月薪约6000元,而美国同类岗位超3000美元(约2.1万元)。
若未来国内出现大规模涨薪潮,SaaS的性价比优势将凸显。
用友网络也在财报中释放信号:2024年将收缩传统业务线,All in AI驱动的云服务。
其生态伙伴已覆盖工业、金融等8大领域,试图通过行业垂直模型打开突破口。
结语:资本狂欢下的冷思考
AI风口给了用友网络“起死回生”的想象空间,但概念炒作终将退潮。能否将技术转化为真实的降本增效案例,才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在追逐热点的同时,或许该多问一句:当AI智能体走下神坛,用友还剩下什么?